English

听力:以兴趣为导向

2000-03-12 来源:生活时报  我有话说

听力的训练在一门语言的学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学不好听力就等于没有真正学会这门语言。道理很简单,语言的发展是在人类长期的应用中实现的,可以说没有应用就不会形成语言,而应用中多为口与耳的密切配合,很大程度上是靠耳朵来听对方的意思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听力在语言学习中占多么重要的地位也不会显得过分。可现实并不如人们想象那么乐观,中国众多的英语学习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还不能在听力上过关,无法真正听懂英美人士那纯正地道的英语,交流则更成为一句空话,处在了“聋子英语”的尴尬境地。

“科利华英语学习的革命”软件设计者深刻了解当前英语学习者的痛苦与期望,他们努力在软件开发设计时采用一种科学的训练方法,把这种方法渗透到软件中去,以期能帮助越来越多的人摆脱“听不懂”的苦闷境地。设计者从软件的内容到形式上都做了精心的安排与设计,力求把软件中的听力部分做得更好。

同软件其他部分一样,设计者在为听力部分选材的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尽量找到原汁原味的地道美语。设计者在选材过程中十分注意根据学习者不同的层次水平来选材,也充分考虑到不同使用者的口味。所以他们所选的材料多为美国当代口语,其中包含有众多现今十分流行的词汇、短语以及十分生活化的习语和惯用说法等。而为了贯彻“生活化”原则,设计者尽量把材料设计成人物对话的形式,既通俗易懂又做到了情景化,把使用者置于一个真正的英语环境中去。在照顾到材料尽量通俗易懂的基础上,也特地针对现今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的共同问题对材料进行了再加工,既把一些小的知识点和多种时态语态的变换融入到人物对话中去,培养学习者在听到类似内容的时候对它们的敏锐感觉,同时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者的综合水平。

设计者也仔细地分析了听力练习的内在规律性:提高听力水平可以只用有限的篇幅(但是要能够提供丰富的信息和描绘一个完整的场景),关键是训练听者对英文声音符号反应的敏感度,并在此基础上能够对说话者下面要提到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构想;听力最忌讳的就是“听一句翻一句”的模式,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所听到的每一个词上,而不是一句或者一段话上面,其结果往往是听了上句听不到下句,最终也搞不懂说话者的真实意图。有鉴于此,设计者尽量在所选材料中使用较简单常见的词汇,避免出现偏词怪词,引导听者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一句话上,放在一段话上;有意训练学习者忘掉自己的母语,尽量避免在听的时候在脑中用中文翻译,而利用材料的生动性和软件中地道的英文发音去吸引听者,使他们自觉把所听到的内容同真实的生活场景联系起来。这样做可以很快让学习者找到“联系听力”的感觉,并逐步鼓励他们培养起坚强的信心,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

设计者在内容的安排与结构设计上也充分考虑到了听力练习这种独特的学习过程的特点。他们把难度安排在对话者的语速、语气、语调、节奏、吞音、省音、弱化、句子中的词群语句群等等方面,用地道的美音对话来磨练听者的耳朵,使他们在短期内就能真正地适应。设计者在设计结构时贯彻了“少而精”的思想,每一层次只是选取一段材料,然后在“练习”部分重复原材料。原因是听力部分的练习强调一个反复性,这样使用者在“练习”部分不得不反复听,这样就真正迎合了听力训练的内在规律。而且软件中设计者也很体贴地提供给每一个使用者逐句听的机会,使用者也可以通过功能键的选择看到英文原文和中文解释,甚至可以把自己的模仿读音录制下来随时回放,一系列措施均可以极大地调动起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设计者在“科利华英语学习的革命”软件中听力部分的精心设计与安排保证了这一部分很高的质量,对听力训练本质规律的深刻理解,加上科学的设计方案,合理的结构架构,必能实现每一个设计者的美好愿望:让每一个立志学好英语的人都尽快跨越听力这一道难关!热线电话:010-62980362/3/4

(“之四”见3月13日3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